第17章 一个秦朝的罐子

第17章 一个秦朝的罐子

我也有点吃惊,不知道为什么秦晴忽然想听那两人的录音。另外,让我有点吃惊的是,这种定向麦克风竟然还有录音功能,我之前还真不知道,看来,由于特殊的身份,秦晴对这类仪器,还是比一般人更了解些。

王同掏出手机,然后稍微按了几下,就听到手机里传出一男一女的谈话声,我们知道,这就是那一男一女的对话了,并且录音非常清晰,但他们之间的谈话,好像只有短短几句,而且每句之间,有时有很长的停顿,我猜测,那应该是他们边观察边讨论什么,并且从语调上听,应该是本地的方言,我一句话都没听懂。

不光是我,王同、王教授、还有胡梦,也都是一脸的茫然,显然他们也一样听不懂。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——秦晴刚听了几句后,就获得霍地一下站起来,不知道是兴奋还是紧张,她呼吸有点急促,脸色泛红。

见秦晴反应这么激烈,我们都有点吃惊的看着她,我还是第一次见秦晴如此激动,这到底是怎么了?

只见秦晴站起来后,马上冲过去坐在王同旁边,并把头贴近王同手中的手机,全神贯注地听着,生怕漏掉什么似的,她一头秀美的长发,垂在王同的腿上,而秀美修长的手指,紧紧抓住王同握着手机的手腕。

突然贴这么近,并且还在我们目光的注视下,王同有点不好意思,他有点尴尬地坐在那里,想挪开点也不是,不挪开也不是。但秦晴却非常大方而自然,她完全没注意我们的目光,和王同的不自在,而是心无旁骛地听手机里发出来的声音。

等全部听完后,秦晴从王同手中接过手机,又反复地听了两遍后,才把手机还给了王同,但没立即说话,仿佛是在平复自己激动的情绪。王教授递给她一杯水,秦晴喝了两口后,这才声音有些颤抖的说:“如果没听错的话,这应该就是秦汉时期的语言!而和当地现在的方言,还是有很大的差别,虽然从语调上很像。”

她话音刚落,就听哗啦一声,我们都吃了一惊,连忙扭头看去,原来是王教授碰翻了茶几上的茶壶,里面的茶水洒了出来,可王教授完全没理会这些,他只是直直地看着秦晴,声音很大的问了声:“真的吗?”

那声音里充满了兴奋、质疑、还有震惊,此刻,我们也和王教授的心情完全一样。我起初以为是秦晴在开玩笑,因为王教授刚说完那一男一女的举动,好像是秦汉时期的人,现在秦晴竟然说那两个人的口音也是秦汉时的,乍听起来很像是在开玩笑,可看到秦晴那一脸的严肃,又不像是再开玩笑。

还没等我们问,就听秦晴接着说:“准确地说,是秦汉时期长安一带的口音,我是专门研究古代汉语口语演化的,研究古代口语是非常困难的,因为古人的文字可以被记录下来,但口语却完全无法保存,因为那时候根本不可能有录音设备,而口语在一千年的时间跨度里,变化极大,这种变化因素很多,比如大饥荒、战乱、瘟疫等因素造成的人口流动,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,按说,想复原秦汉时,长安一带的口音,那简直不可能,秦始皇到底是什么口音?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。

但诡异而又神奇的是,秦朝时一段长安口音,竟然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被保存了下来,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听到。”

一开始,我们还听的很认真,但当秦晴说到这里时,除了王教授外、我们三个有点哭笑不得——这真是太荒谬了,完全不可能的事情,秦晴竟然还用这么认真的态度讲。

“你的意思是说,秦朝时说得几句话被录了下来,并且还保存到现在?”胡梦最近一直都没和秦晴直接说话,我知道她是有点吃秦晴的醋,不过现在她也终于忍不住了,用一种奇怪的语气问秦晴,好像是在问精神病患者一个荒谬的问题——不是为了答案,只是为了取笑一下而已。

而秦晴却极其认真的点点头:“是的,就是这个意思。”她回答完后,我和王同、胡梦面面相觑,一时竟无语了,坏了,如果秦晴这不是在开玩笑的话,一定是精神错乱了。

我们连忙扭头看看王教授,但王教授却一脸的平静,并且淡淡地说了句:“嗯,秦晴说的没错,的确是这样,我们确实有一段秦朝时的录音,被保存了下来,并且秦晴还应该亲耳听过。”

听完王教授的话后,秦晴又点了点头。我们三个更懵了,难道王教授也精神错乱了,此时,我很想秦晴和王教授哈哈大笑,然后说句“跟你们开玩笑的,没有这种事。”

但这一幕却没发生,王教授和秦晴依然那么认真而平静。

“难道是在秦朝时,有外星人闯入地球,把当时秦朝人的说话声录了下来,然后保存到了今天吗?”王同语带调侃地说。

这时,秦晴才微微一笑,仍然语气平静地说:“我知道,这件事你们怎么也不可能相信的,但听完我的解释,大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。

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,在终南山中,发现了一座秦朝时的古墓,因为古墓已经被盗墓贼挖开了个洞,并且下雨后进了雨水,考古部门只能进行抢救性挖掘。

幸好那个墓葬防盗措施比较好,并且在盗墓贼没进入前,就被护林员发现了,因此墓葬保存的非常完整,根据墓碑的铭文记载,那是一个秦朝贵族的墓葬。

墓葬里的陪葬品并不多,有些青铜器,还有些已经腐烂的马车等,其中最奇怪的是一个罐子。

那个罐子的外表很普通,西瓜般大小,口小肚粗,像是一个小坛子。一开始,考古人员都以为,那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陶器而已,也就没太注意,但当一个考古人员无意间经过那个罐子时,腰间钥匙环上的金属物,忽然被那个罐子吸住了,人们才发现,那个罐子居然有磁性。

后来,研究人员惊讶的发现,那个罐子竟是用一整块天然磁石雕刻而成,并且那罐子的磁性极强,天然磁性能有那么强的磁性,是非常罕见的。更奇怪的,在坛子里,有十几条鱼的鱼骨,于是研究人员初步推定,那罐子应该是个鱼缸之类的。

但随后的发现,更出人意料的诡秘和惊人。

因为全部用天然磁石雕刻而成的罐子非常少见,所以个罐子的文物价值就非常高,但放在博物馆展览时,却出现了一个谁也猜不透的怪事——就是当工作人员走过去,用手准备搬那个罐子时,就在工作人员的手接触到罐子的瞬间,那个罐子突然发出 ‘啊’的一声,那个工作人员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,差点没晕过去。

一个罐子怎能发出人声呢?

当时在展览馆的人至少有七八个,罐子发出的怪异的人声,几乎每个人都听到了,人们围拢过去,先把那个吓得半死的、瘫在地上的人扶起来,其中有个胆大的,伸出手,又触摸了那个罐子一下,而那个罐子又一次发出清晰的人声。

难道这个罐子有鬼魂附在上面了吗?

当时,那些工作人员马上把这一诡异的情况,向上做了报告。上级领导非常重视,马上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研究,这些专家有搞物理的、搞化学的、考古的、还有精神方面的专家。

经过一番研究后,专家们发现,只有在走过去、第一次摸那个罐子时,那个罐子才会发出怪异的人声,而连续摸第二次、第三次时,那个罐子就不会发出声音了,于是专家本初步判定,那个罐子之所以能发出声音,是因为人在走过去时,因为展览馆里铺着厚厚的地毯,因此人身上便会带静电,这样一来,当人触摸那个罐子时,人生上的静电就会传到到磁石上,而磁石能发出声音,可能和电流有关。

专家们为了证实这个猜想,特地给那个罐子表面通电,而当电流通过罐子时,最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——那个罐子竟然发出了清晰的说话声!虽然没人能听懂那说的是什么,但那绝对是人声无疑!

当场所有的专家都震惊了!

因为那个罐子有磁性,所以,专家们很快意识到,那个罐子发出人声的原理,应该和录音机相似——通过电流,把声音录到了罐子上,而遇到电流后,这些录在上面的声音,就会再次被激活。

至于发出的声音为什么那么清晰,专家们猜测,那可能和罐子的结构有关——罐子的结构较好的符合了发声的原理。

但那些声音是怎么被录上去的呢?在秦朝时,不可能有电,而要把声音录在有磁性的罐子上,必须借助电。专家们做了种种假设,但没有一件说的通,就这样,研究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,对于这个问题,连当时国内最顶级的物理学家,也无法解释。

谁也想不到的是,这个难题,居然被一位生物学家破解了,那位生物学家是专门研究鱼的,当他在博物馆里,无意间看到那个罐子里鱼的骨架时,他无比惊喜的发现,那是一种已经灭绝鱼类的骨架。

那种鱼最特别的地方,就是能放出电流,就像电鳗一样,电鳗放出的电流,可以达到几百伏,虽然那种鱼放出的电流没电鳗强,但却比电鳗放出的电流稳定的多。

而有了那种鱼放出的稳定电流,就能把人说话的声音,录到那个磁石做的罐子上了。也就是说,秦人用这种神奇的方法、无比巧妙的解决了电流的问题,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录音机,从而把两千多年的声音留存下来。”

听完秦晴的解释后,我们才了解是怎么回事,但另一个疑问,马上出现在我的脑海中,我便忍不住问道:“按说这种事情应该能震动世界的,并且是人类科技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,但我怎么从没听说过,也从未在任何一本书、一本杂志上提到过这件事?不光是我,恐怕绝大部分人也都不知道这件事吧。”

王同和胡梦也连连点头,显然他们也有和我一样的疑问。

秦晴听完我的问题后,只微笑地说了一句:“其实很简单,因为这件事属于高度机密,事关国家重要利益,因此媒体不能随意报道披露的。”

我们听完后就更加疑惑了——这件事和国家利益有什么关系呢?这不过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得伟大发明,恰恰能反应我们民族非凡的创造力,为何要保密呢?

点击中间,呼出菜单

加入书架

点击关注我们

更多精彩不容错过,方便下次阅读